河南省医药院附属医院 > 肝硬化 > 肝硬化治疗 >

筑牢肝脏健康防线——程进明医生教你科学阻断肝纤维化向肝硬化演变

 当体检报告提示“肝纤维化”时,许多患者陷入恐慌与迷茫。肝病专家程进明主任指出:“肝纤维化如同皮肤创伤后的疤痕形成过程,虽然不可逆但完全可控。”关键在于建立系统的防控体系,从源头遏制疾病进展。以下是他总结的五大核心策略,为肝脏健康保驾护航。

病因溯源:精准打击致病因子

针对病毒性肝炎引起的纤维化,规范抗病毒治疗是首要任务。以乙肝为例,核苷类似物药物能持续抑制病毒复制,使血清HBV DNA水平降至检测下限以下。程医生强调:“治疗目标不仅是转氨酶正常化,更要追求组织学改善。”对于丙肝患者,直接抗病毒药物(DAA)方案可实现95%以上的治愈率,彻底清除感染源。酒精性肝病患者必须严格戒酒,哪怕少量饮酒也会抵消治疗效果。他建议采用渐进式脱瘾法,配合营养支持减轻戒断反应。

代谢综合征相关纤维化则需多管齐下。通过饮食日记记录每日热量摄入,将BMI控制在合理范围(18.5-23.9kg/m²)。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至每天25克以上,选择全谷物替代精制碳水。运动处方推荐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结合抗阻训练,既能消耗内脏脂肪又可提升胰岛素敏感性。

抗炎保肝:修复受损组织屏障

水飞蓟素制剂能有效稳定肝细胞膜结构,减少氧化应激损伤。临床试验证实,每日服用420mg水飞蓟宾可使肝酶水平下降约40%。对于自身免疫性肝病导致的纤维化,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能快速控制炎症风暴,后续改用硫唑嘌呤维持缓解状态。中医中药在此时显现独特优势,复方鳖甲软肝片等中成药通过活血化瘀作用改善微循环,促进胶原降解。

抗氧化治疗同样重要。维生素E作为脂溶性抗氧化剂,能阻断脂质过氧化链式反应。但需注意剂量控制(每日≤800IU),过量可能增加出血风险。N-乙酰半胱氨酸(NAC)补充谷胱甘肽前体物质,增强机体解毒能力,特别适合长期接触化学物质的人群。

定期监测:动态评估疾病走向

每半年进行一次肝脏弹性成像检查(FibroScan),这是目前最敏感的无创纤维化评估手段。当硬度值超过12kPa时提示显著纤维化,需要强化干预措施。血清标志物组合检测也不可忽视——Ⅲ型前胶原肽、Ⅳ型胶原等指标能反映胶原代谢活跃程度。程医生提醒:“单一指标波动不必过度紧张,趋势性升高才具有临床意义。”

影像学随访应包括腹部超声和MRI平扫+增强。重点观察门静脉宽度、脾脏大小及腹水情况。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时,即使没有出血史也应考虑预防性套扎治疗。血液生化方面,关注白蛋白/球蛋白比值变化,该指标低于1.2常提示肝功能失代偿风险。

生活方式重塑:构建长效防护网

睡眠管理常被低估却至关重要。夜间深度睡眠时生长激素分泌高峰有助于肝细胞再生修复。建议保持规律作息,避免熬夜追剧或加班工作。压力调节同样影响深远,慢性应激状态会激活交感神经兴奋性,加剧门脉高压。尝试正念冥想或生物反馈疗法,每天15分钟即可产生积极效果。

营养补充遵循“三低一高”原则:低盐、低脂、低糖,高蛋白。优质蛋白来源首选鱼虾类白肉,每日摄入量控制在1.2-1.5g/kg体重范围内。支链氨基酸制剂可改善蛋白质代谢失衡状态,特别适合已有肌少症倾向的患者。

站在诊室窗前看着暮色中的城市灯火,程进明感慨道:“肝纤维化就像温水煮青蛙的过程,很多人等到出现肝硬化症状才悔悟已迟。”他呼吁公众树立“治未病”理念,将健康管理融入日常生活细节。毕竟,预防永远是最好的治疗,而逆转疾病进程的钥匙就掌握在自己手中。通过规范治疗、定期监测和健康生活方式的三重保障,完全可以改写疾病结局,守护肝脏长久健康。

医生团队

常怀利

肝病科主任

程进明

副主任医师

庄淑英

主任医师

高子敏

主任医师

新闻中心/News center